非洲锥虫病
非洲锥虫病是什么?
非洲锥虫病,又称非洲睡眠病或嗜睡性脑炎,是一种由寄生单细胞锥虫经采采蝇叮咬而传播的疾病,在非洲撒哈拉南部肆虐,其中有些流行区患病率高达八成。在非洲有两种锥虫为患:东非和南非的锥虫病是由罗德西亚布氏锥虫引起,而西非和中非的锥虫病是由冈比亚布氏锥虫引起的。由于锥虫亦可传播给牲畜,令牲畜大量死亡,故此传染病使疫区更加贫穷。在2004年安哥拉和刚果民主共和国分别爆发非洲锥虫病大流行。
病者初期可能出现发热、皮疹、水肿和淋巴结胀大等症状,其后脑部和脑膜也可能出现炎症。东非锥虫病的病情可以快速恶化,脑部受影响的情况也较西非锥虫病早些及多。锥虫病晚期时可能会慢慢地出现其它神经系统毛病,昏睡的情况会续渐增加,最终导至昏迷并造成死亡,而睡眠病亦因此而命名。
非洲锥虫病是怎样传播的?
非洲锥虫病是通过媒介采采蝇的叮咬而传播。锥虫在被叮咬的人的血液和淋巴腺繁殖,然后经血液入侵脑中枢神经系统引至脑炎。潜伏期因锥虫类别不同而异,由2周至数年不等。
采采蝇只在非洲出现,喜居于乡郊地区如湿热的丛林,灌木丛,大草原和河谷草田。过往旅客染上非洲锥虫病的个案很少,但近年前往非洲东部野生动物或游戏公园的旅客正在增加,非洲锥虫病的个案也因此而上升。前往市区的旅客并没有感染危险。
怎样预防非洲锥虫病?
现时并没有一种有效疫苗来预防非洲锥虫病。驱蚊剂并不适用于采采蝇。
由于采采蝇可叮穿轻便衣服,因此最佳的预防方法是避免前往有大量采采蝇的地区。旅客如须前往受影响地区应尽量覆盖身体外露的部份和避免穿着会吸引采采蝇的蓝色衣物。
怎么医治非洲锥虫病?
被采采蝇叮咬了的旅客如出现高热应及早诊治。一般透过适当的药物和治理,病者可得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