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
鼠疫是甚么?
鼠疫,又名黑死病,是一种可感染啮齿动物、一些动物和人类的传染病。它由鼠疫耶尔森杆菌 所引致。鼠疫感染主要有三种:腺鼠疫、肺鼠疫和败血性鼠疫。人类感染鼠疫是严重疾病,如没有接受治疗,腺鼠疫病死率为30% - 60%,而肺鼠疫大多是致命的。
腺鼠疫患者会出现突发的病徵包括发烧、头痛、发冷、疲倦以及受影响的淋巴结肿胀和疼痛。此胀大的淋巴结称为「淋巴结炎」。这是常见的鼠疫类型,又称为腺鼠疫。
当鼠疫杆菌侵入血液时,病情便发展成为败血症鼠疫。透过血液感染可蔓延到身体其他器官,引致严重并发症。
患上肺鼠疫的病人会发烧、发冷、头痛、全身疼痛、虚弱、胸口翳闷、咳出带血的痰、呼吸困难;如不及早接受治理,病人可能很快便会死亡。患上这种最严重的类型的病人,具极高度的传染性。
腺鼠疫的潜伏期一般为 2 - 6 天;而肺鼠疫的潜伏期一般为 1 - 4 天。
鼠疫是怎样传播的?
鼠疫是由受感染动物(主要是啮齿动物)身上的鼠疫耶尔森杆菌 跳蚤经叮咬而传播。人类的皮肤若有伤口,而与带菌动物的体液或组织接触,或吸入患者的飞沫,亦可感染到鼠疫。腺鼠疫通常不会在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除了接触受感染者淋巴结的脓液。肺鼠疫的传染性极高,可透过吸入患者的飞沫於人与人之间传播。
鼠疫的流行地区
除大洋洲外,动物鼠疫在所有洲皆发现。鼠疫曾在非洲、亚洲和南美洲爆发。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大部分人类个案在非洲发生。流行最广的三个国家是刚果民主共和国、马达加斯加和秘鲁。
怎样治疗鼠疫?
病者须被隔离和服用适当的抗生素。
如何预防鼠疫?
现时市面上并没有预防鼠疫的疫苗。
外游人士应避免到访疫区。如果需要到疫区,应该采取下列的预防措施:
- 穿着长袖衣物和长裤,并涂上昆虫驱避剂/杀虫剂,防止跳蚤叮咬。含避蚊胺的昆虫驱避剂可涂在外露皮肤和衣服;含氯菊酯的杀虫剂可涂在衣服表面,不可涂在皮肤。旅客可参阅衞生防护中心制作的「使用昆虫驱避剂的注意事项 」;
- 避免到郊外、露营或狩猎;
- 切勿接触啮齿动物、动物尸体及其组织或受污染物件;
- 避免密切接触病人,尤其是咳嗽或肺部感染的病人;
- 若到访地区近来出现肺鼠疫个案,便要避免前往该区挤逼的地方。
到访疫区後,如突然发烧、发冷、淋巴结疼痛、呼吸困难和咳嗽及/或痰中带血,应立即求医,并告知医生的近期外游纪录。
如曾接触肺鼠疫病人或有高风险接触,例如被跳蚤叮咬,或直接接触可能受感染动物的体液或组织,应立即求医,以评估是否需服用预防药物。旅客应避免自行服用抗生素,除非已谘询医护人员的意见。